王兆华在公司里“官称”王先生。那天刚到米其林时,王兆华的助理到会议室给我泡茶,离开时她说:“王先生,一会儿还需要什么,您叫我”。我就好奇为什么她那样叫他。原来,尽管他在米其林辛勤耕耘了二十四年,是高级副总裁,却一直在纠正下属不要以“总”称呼,“王先生”因此得名。因为熟识,我不是叫兆华就是叫王总,或者干脆呼你,他从未在意。在我奔赴上海之前,早已约好了王先生作为我此次上海之行唯一的采访嘉宾,也因为过于熟悉,访谈那天见面的那一刻,我才想起还没向他要简历,虽然知道他肯定不是“一班”的,但由于“前车之鉴”(我的“郡主的客厅”开张四周,通过简历挖出了不少至爱亲朋的牛事),我深恨自己疏忽,居然忘记“备课”。王先生大笑,一句“让我们从头聊”开始了我上海首访男嘉宾首秀。这一聊,才发现他真不是“一班”的。
王兆华是“李白故里”四川江油人,他在家乡可是名人,县志上有书:建国后首名留学生。当年,一心要成为外交官的学霸王兆华阴差阳错地在武汉大学上了四年法律系后报考研究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留学法国的名额,后来又是在获得法国律师资格证书后持中国护照成为巴黎上诉法院律师的第一人。王兆华的法律人生就是塞翁失马。1980年高考时,四川先有全省预考,他是江油文科第一名,正式考试屈居第二,比他多一分的同班女同学上了北大,与北大失之交臂,他被调剂到武汉大学法律专业,志气满满要成为外交官的他,毕业后考研以第一名的成绩于1985年被公派到法国学习。欧洲议会所在地斯特拉斯堡三大即罗伯特.舒曼大学在几年后多了一位叫王兆华的法学博士。“我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两个时刻很好地证明了,一切都是命。”
王先生说第一次就是上大学,第二次因为一个电话。
王兆华快毕业前有一个深圳代表团到法国访问,法制局的一位领导表示毕业后可以去那里工作,代表团回国后真的给王兆华发去了拟录用他去深圳法制局的确认函,当时等于已经有一个offer的王兆华在接受采访时感叹:“如果我当时没有接到那通电话,我没准现在是个公务员。”
王兆华收拾行李时接到朋友从巴黎打来的电话,说巴黎有个律所要招一个学法律的中国人,是否愿意一试。
王兆华就“急就章”了简历寄过去后被邀面试,被录用。一年后因为谈加薪而被撺掇去考法国律师执照的他居然一次通过了笔试、口试(模拟辩护),成为拿到律师职业资格证书、持中国护照成功注册为法国律师的第一人,同时也开了法国的先例。
做了几年乙方之后,王兆华就开启了他另一段职业生涯,成为in-house,一直做到现在。“在律所干的好好的,怎么去做了in-house?我不要标准答案。”王兆华说,“我过于直率的性格不太适合做律师。虽然我承认在律所工作有能接触到很多客户、案例、项目的优点,但是做什么都得听客户的,有可能让你review一个合同,有可能让你从头draft一个合同,有可能让你写个法律意见,有可能让你参与一个什么项目,而我当时又不是partner……零碎感很强,参与感缺乏,归属感没有,深入感更别提。”
“那你没做过in-house怎么知道一定适合你呢?”
王兆华说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做in-house可以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公司里不管建新公司或者支持business teams做项目,你前因后果全程知晓并参与,一直到项目实施,最后还要follow up。完整感、全面感、深入感、归属感一气呵成,这是我所欣赏的东西,也是我认定要做in-house最主要的原因。”
对巴黎渐渐“无感”,又苦于没有合适发展机会的王兆华内心的小波动似乎被察觉到了一样,他所在的律所在1997年2月派他到香港办公室当负责人。王兆华怀着到香港看机会并准备回内地发展的想法到了那里,结果回归之前的香港机会大把大把抓。
王兆华开始投简历给猎头。结果第一次面试,原是英国solicitor的对方居然说他英语口语不行。这评价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曾经的学霸,法国博士及执业律师,英语不好怎么了?怎么就英语不好了?其实也不奇怪,原因就在于他在讲法语自豪感满满的法国十二年中,根本没有机会说英语。王兆华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几个月后,自觉英语improve了一些的他又给另一个英国人猎头寄去了简历。“这次我长记性了,咱丑话在先告诉他,我英语口语可不咋地。结果对方很惊讶地说我的英文很不错。”
表达自己一定要做in-house的意愿之后,猎头给法语优秀的他推荐了两家法国企业:米其林和阿尔卡特。王兆华选择了前者并于1997年11月24日正式上班,之后辗转北京、并去法国总部短暂培训几个月,最后到上海工作至今。“当时选择米其林是因为对方特别重视,面试流程十分认真严肃,转换面试者的办公室都有人陪同,看我条件不错,他们人事的人还给我出谋划策,真诚态度和严谨的办事风格打动了我。”当然,王兆华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了解到,米其林香港公司是集团在亚洲的第一个公司,当时的法律部已有的三个人都是美国人,他们迟早都是要离开亚洲的,王兆华想中国地区的法律顾问应当是懂中国法律的,这也是任何公司人才本地化的普遍做法。
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牛,实在是牛。
入职二十四年,从高级法律顾问做到现在高级副总裁,王兆华在米其林也是传奇般的人物。从1999年王兆华回到北京开始组建法律团队独当一面开始,至今米其林中国换了六任CEO,王先生一直在那里。米其林在中国的发展壮大,王兆华功不可没。1999年下半年开始,全程参与公司的一项奠定今天局面的与国内一大型企业的合资谈判,王兆华一战成名。他与公司领导、同事及合作另一方一起实现公司在合资公司控股、并且建立中国总部公司、研发公司这样的对上海市和米其林都双赢的局面,并且在技术引进合同的一些条款上也以理服人实现“突破”,当年很多在谈判中确定的东西现在都已是常规操作,但在那时却是不易。不得不说王兆华的贡献不是一星半点。他却谦虚地说,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不过毫无疑问,因为米其林有他,合资谈判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得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这才哪儿到哪儿。因为有五年外所律师的经验,外部律师遇上他这个in-house算是棋逢对手,他会一眼看出毛病,甚至表述文字的不准确都难逃“法眼”。当他刚在香港加入米其林不久,对一国际大律所都搞不定、没弄清一文件出错缘由的事,王先生却一眼看出问题,明明是在当地审批过程中某个环节将轻卡轮胎写错为轿车轮胎,王先生找到源头,分清责任,及时地使错误得到更正。无论公司内部还是国际所都竖起了大拇指,佩服王兆华老辣。
才华横溢的王兆华文采出众,平时爱学写律诗,这也就不奇怪他爱咬文嚼字。就这爱好让他几千万几千万的给“咬嚼”出来。2009年到2010年10月,他负责公司在沈阳投资十四亿多美金建新厂的项目审批。这么大金额的项目,按当时的规定需要国家级核准。当最后拿到批复文件,看到说项目业经国务院核准时,他说当时那个激动真是难以言表。其间,跑了多少趟北京和沈阳不说,他同时感觉到申请文件中每一个字都有作用。最后审批下来的项目名称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出来的:“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环保搬迁改造及扩产项目”。“仅 « 高性能子午线轮胎 »那八个字就关系到多少机器设备进口免税的!”看着王兆华说这话的样子,觉得他真是个激情澎湃之人,如此敬业,如此认真和执着。
在王兆华几十年的法律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很多,也有不少故事。他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就是花了3000多块钱避免了几亿的费用。
曾经一家供应商承接了王兆华他们公司一个项目,最后产生一个几亿人民币的争议。双方业务部门多轮商谈无果,最后让法务部介入。王兆华想,对这样的争议,如果按合同争议解决条款去处理,费时费力高成本不说,结果也不好预测。他左思右想下定决心寻找最有效的办法,只有那样去解决掉问题才是正道。王兆华认为, 做事可以灵活,关键在于创新,think out of box。说来也巧。“其中一个后端分包商起诉了那家主供应商,我们作为甲方成了共同被告,最后法院判决我方无责任。但是因为那一诉讼,我们从判决书上获悉对方的一些转包分包商的名称。” 王兆华就让同事把那些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依法复印回来了,想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共花费三千多元。收到资料后,火眼金睛的王兆华,一下子找到了制胜妙招,成功靠的就是心明眼亮啊。
他发现,原来一些分转包的公司跟这家主供应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那争议数额的原由正在于此。这下他心里有底了。
在研究一大堆材料后,王兆华把助理叫到办公室,开始口述一份报告,打算在必要时与对方亮明其内容。第二天,双方相关部门人员再次谈判,王兆华没有参加,但一天里双方各说各的,仍然毫无进展,当天晚上王兆华和同事们商量他翌日要出现在谈判桌上。“双方在会议开始时达成共识不重复前面说过的话。对方的法总刚讲了两句就被我打断了,因为他重复过去的事,对方没想到,要求讲5分钟,我也不好太绝情,就让他讲了。但他没用完5分钟。轮到我讲时,我提出三点:一感谢守时;二我注意到你刚才承认说你们履约有过错;三是别威胁我。”“哇,好彪悍。他们还威胁你?”我惊呼。没想到王兆华平时笑嘻嘻,谈判起来也很强势的。
“他是诈唬。我告诉他我们做事从来都是遵纪守法的。我们的活动已经履行有关手续,和相关部门报批并获得了许可。”
王兆华当时还拍案而起一句“即使有什么责任我们承担”让对方一愣,他又来了一句:“看来谈不拢,那我们只好走别的途径了”。
这才是致命一击。
事先与同事商量好对策的王兆华和对方的主要谈判代表到了另一间会议室,他拿出口述好盖好章的材料后,对方立刻就明白这另外一条途径是什么了。
王兆华把报告给对方念了一遍后,对方发现他掌握了关键证据,最后就不再坚持争议金额了。
3000多块干掉几个亿,王兆华深谙打蛇打七寸,他找到了对方的痛处,他还有经验,他还彪悍。
彪悍的谈判风格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王兆华说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事情的根源,找到关键的证据。法庭或仲裁庭上需要有证明己方观点立场的证据才能取胜,而如果找到了有利证据,不去诉讼或仲裁,想出一招另样使用证据的路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法律人的一种创新。
不能不佩服王兆华胆大心细遇事不慌。而看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以及老道的经验和手段让他屡立战功。“但我也有犟不过别人的时候”,他说。我知道这就是著名的“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梗。“让子弹飞一会儿”,是一部电影的名字,这里借用,是想说明,做In-house的在实际工作中,与相关部门因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意见不一致,而法律部最后因为某种考量或某些原因做出妥协或让步,就让时间来和后面的事实来说话。
王兆华说类似的例子很多,由于涉及公司业务他拒绝透露详情。他说,“我们公司是一个一贯守法经营的企业,任何部门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会也没有冒着犯错误的风险而不听法律部的意见。法律部也不可能在重要问题上妥协”。只是有时候,在一些可以有A可以有B或更多方案的事情上,有的同事更希望按他的意见办,而且也按照他的方案去做了,这很正常,但后来的事实可以证明让步者原来的意见是对的或更好。当事者走了弯路回头来找你,不用问就服了。这样日积月累,大家对你的信任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所以,说到底,“让子弹飞一会儿”这样的经历,其实是法律部建立在公司里面的威信和信任的过程。同时,王兆华认为,其实In-house最重要的技能是要理解和懂得business。他说写好一份合同,其实就是把当事各方就一个交易达成的合意全面、清楚、准确地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而适用法律、争议解决等纯法律条款只是一份协议里很少的内容。同样,如果企业法律顾问没弄清搞懂一个项目,就不可能就项目提出合适、正确的法律意见。In-house的使命,是促成公司项目成功,帮助交易实现,而不仅仅是合法合规。
从1997年加入到现在的米其林中国svp,再到今天还在这个岗位上奋斗,王兆华不但在米其林,在业界也堪称神人。在一个公司连续工作近二十四年,是什么吸引他“从一而终”呢。从王兆华自豪和激情的谈话中,我能感受到他对米其林发自内心的真爱。
“第一个原因就是米其林是行业的真正领导者,不管从品牌、技术、产品、服务、创新等哪一方面来讲,米其林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行业领导者。”
“第二就是法律业务全面。我们公司现在的法总是人好能干的王艳丽女士,她对现在的公司法律事务最有发言权。但我作为前法总,深知我们公司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巨头,从生产到售后的产业链都牵扯到法律,可以全方位接触。最重要的是创新,就举一个例子,米其林中国有驰加特许经营网络,是有名的汽车后市场品牌,既销售轮胎,也有汽车维修保养。我们中国区的特许经营合同是全集团这一类合同的范本。能接触到如此齐全的法律问题的公司不多。如今我们还有了一个增值电信服务的许可,当然还有很出名的米其林餐厅评级等米其林体验业务,现在又将开展氢能等高技术材料业务。这些都涉及不同的法律事务。”
“第三点就是企业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整个企业的使命就是 “Caring about giving people a better way forward”,中文翻译成“引领人们的进步之道”。我们有五大尊重,尊重员工、尊重事实、尊重客户、尊重股东、尊重环境。现在又有了‘ICARE’,5个字母分别对应的词是:inspiring, create trust,awareness,result, empowerment“。王兆华举例说,在米其林,不存在有的公司那样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米其林的领导都很平易近人,集团CEO、中国CEO下到基层包括工厂都与员工一一握手,员工在机场接到CEO后要帮领导拖行李箱,领导都不让。有着这样文化的这样企业,让王兆华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和王兆华谈话感受最深的就是:真。他说他一直努力做一个“真人”。的确,从这些年与他的接触交往,以及听到人们谈论他,包括此次采访,都觉得他认真、率真、较真、真实、真诚。正是因为真,王兆华到现在身居高位,还会天南海北地飞来飞去,他可以今天晚上到广州,明天下午飞北京,后天晚上回上海……
这样级别的高管还这么拼,只能说明他和米其林是真爱了。
“这么多年,没有人挖你吗?”我问。
“有的呀。原来找我,我不愿意走,婉拒的理由是米其林很好。到后来拒绝的理由变成了:我太老了。”
王兆华在米其林二十四年可以说见证了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全过程并参与其中,他以真性情赢得了这个制造业巨头对他的信任和喜爱。
他说自己老,我可没听出他的无奈,满满的自豪和骄傲。我很理解,更认同他值得这份自傲。
一见倾心米其林,
二十余年踏征程,
忠诚付出无怨悔,
日月可鉴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