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丨郡主的客厅第二期

2015年秋,法佬汇举办首届全球法商领袖论坛,我邀请张颖作为嘉宾出席,她从上海赶来。身材高挑,很瘦,衣着得体,青春活力,看起来像八零后。我心内诧异:这么年轻就当上了联合利华北亚区的总法律顾问。待一开口,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子颇爽利,我们俩“一拍即合”,从此成了无法抛弃的朋友。我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经常向她请教,她总是能给我奉上锦囊妙计。多年来,只要我开口,她都知无不言。我纳闷她团队里有多次被误认为老板的很资深的总监级人物都对她佩服得不得了,感叹她如此年轻,如此瘦弱的身躯拥有怎样的能量和魅力?在我决定开办人物访谈专栏后,终于有堂而皇之的理由一探究竟了。拿到她那份“吓死人”的简历的那一刻,我明白为什么她能领导很资深的属下,为什么居此高位多年了。
2021年是张颖24年职业生涯的“分水岭”,此前的12年她一直在法总的位置上拼搏,在做法总之前她在外所做了12年的律师,无论是做律师还是当法总,她的故事都一样牛。这场采访来的正是时候。3个月没见面,张颖一句:“你总算来上海了”,我马上笑曰:“我错了”。这是我们俩非常经典的见面开场白。还没落座,她就说自己越混越“差”,从上海最高档的写字楼混到郊区,“委屈”我了。望着窗外静静流淌的苏州河,端起茶杯,岁月如梭,回想年少时。
加州伯克利的高材生,连续在外资所做律师且多年在美国本土知名律所供职,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代外所律师。我惊叹之余不免惭愧,若不是采访,如此亲密的朋友,我都不知道是个大大的牛人。她笑着说自己多年不用简历,写的不好。我道她谦虚过度不给人活路。央求她告诉我这第一代得来可是费工夫?她却一副只道是寻常:“我这个第一代外所律是塞门缝塞出来的。”

 

    聊天很重要 门缝要看清

张颖说真正改变她简历的是大三暑假和室友的一场聊天。“她说她曾经实习的那个写字楼里有很多奇怪的公司名字,好像是外国律所。我好奇就和她一起去探究竟,结果就来到了那家被翻译为高伟绅(Clifford Chance LLP)的律所门口。前台看见我俩‘鬼鬼祟祟’,便问我们要干嘛,我们俩就问是否招人,并告诉她我们是学法律的大学生,要找实习的地方。前台答曰:我们不招人,我们这都是从国外来的律师。灰溜溜地出来后,我俩合计,这儿的律师都是国外派来的,一定很牛吧。”张颖说她们当时并不知道高伟绅是神一样的存在,它录用律师有多么严格,而且从没有招过中国雇员。 “话说当晚,大楼里的灯光熄灭之后,我和同学来到了大楼,塞了几份简历后,又晃到了高伟绅的门口,蹲下来,把自己的简历塞进去,信封上还写明申请实习,希望给予机会。我们当时就是特别好奇,自然也没报希望。”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张颖说自己运气好,根本没想到会因此举改变了人生方向。“当我们接到高伟绅要我们去面试的电话后,我们俩有点懵,听到这个名字,好像是 ‘搞卫生’的,即使真的是干这力气活儿的,我们也得去。”幸运的两个20岁的女孩从门缝里塞的简历被高伟绅的一位美籍华人合伙人看到了,因而“一步登天”。

“那位合伙人后来告诉我,当时他惊讶我们两个小“愣头青”居然以这种方式投简历,有点意思,就说服了其他合伙人给了我们面试的机会。当他知道我们俩连高伟绅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想打工的时候,简直哭笑不得,感叹我们无知者无畏。”

话虽如此,我却佩服她的胆量和胆识,若不如此,张颖的职业生涯也不会一下子就从39级台阶上的高起点开始。

张颖望着窗外:“其实,它为我打开了美丽新世界的大门,一个全新的天地展现在我眼前。”在跻身为数不多的中国第一代在外所工作的律师之列之后,她12年的律师的职业生涯正式“开挂”,从上海的外所一直干到了美国本土。

一入外所深似海 从此无法做路人

因为加盟高伟绅而得到老牌英国律师“奢侈的每日魔鬼训练”,张颖从一张白纸到职业素养和基本能力迅速提升,从实习律师到独当一面。“那种从写邮件的抬头到最后的结束问候,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都被严格训练,day to day的魔鬼训练现在看来真的是很奢侈。直至今日,我还保持着被强化训练过的风格,在工作中完全按照当年养成的习惯。”也正是这种训练让张颖意识到自己到了事业上升和转型期,是该再充电的时候了。

    翻越语言和文化两座大山

于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州伯克利校园中多了一位学霸。张颖在那里开启了在美国打拼的日子。

毕业后的张颖虽然也拿到不少被offer到亚洲尤其是香港办公室的工作。但有几家律所看了张颖的简历询问她是否有在美国本土律所工作的打算,张颖有心却又纠结,因为她知道这个台阶不好上,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文化的认同。

虽然手拿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两张执业律师牌照,与客户沟通,专业还好,而最重要的私人交流,这却是一个成年以后到异国他乡的从业者最难跨越的障碍。

“因为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在和客户聊天时人家随便说点俚语、球赛、肥皂剧,咱都可能懵。但老外却很在意这样的聊天,聊得来的慢慢就有了信任和认同,才能结成客户。而我不是在那个环境长大的外国人在人家的地盘打拼说话聊天难免官方。”

张颖感叹:难,真难;苦,太苦。

但她不但“活”下来了,还翻越了语言和文化认同这两座“大山”,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如鱼得水。每天两个小时的路程,夜以继日的工作,很苦、很累、很挑战。张颖却说:“这才哪儿到哪儿。”接下来她讲的两件“小事”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

 半小时结了个婚 1小时生了个孩子

“我们一个合伙人,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说出去一趟。过了半个小时回来后,我们以为他吃饭去了,人家稀松平常地说自己结了个婚。”我大惊:“啊,如此草率?”张颖却说:“实在没时间,只能抓空去扯证。”

“还有更让人肝儿颤的呢。我们另一个同事发邮件说自己从现在起恐怕不能及时回复邮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了。过了一个小时人家回复邮件:我回来了,我生完了。原来,那位女律师就这么会儿功夫把孩子给生了。”

“如此算来,她一直在产床上工作。她是怎么做到的?”我惊诧不解。

张颖说自己当时也被吓了一大跳:“人家是在最后一刻才把手机放下的。”

张颖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无缝衔接,在她正考虑回国的时候,一家跨国公司给了她第一份inhouse job,回到上海后,联合利华“找”上门来,张颖完成了从律师到法总的转变,开始了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百搭问题:“从律师而且是那么牛的律所的律师怎么想起去做法总了呢?”张颖笑着说: “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哦……比如喜欢做业务,希望做得更深一点,律所合伙人的生活方式不大适合自己等。不过我的答案有点非标:个性和兴趣。我喜欢接地气儿的工作,因为我的‘年少轻狂’和‘满不论’的性格,在面临选择做合伙人还是走资深法务的道路时,自然地转向了更有烟火气的法总之路。”

张颖把法总的工作比喻成:让我欢喜没有忧。


温室花朵VS昆仑山上一棵草

从律所人人围着你转的“下蛋鸡”到几乎什么杂活儿都干的法总。张颖把二者比喻为温室里的花朵和昆仑山上一棵草的区别。

“20岁时上班第一天,当我被带到了宽敞的办公室,女秘书过来问:老板今天喝什么咖啡,中午吃中餐还是西餐…… 我当时都懵了,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俯瞰南京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是怎样的一种工作和生活呀。”

“在温室里被小心呵护不香吗?”我摸着她瘦弱的肩膀脱口而出。

张颖却说:“律师看着高大上,其实是个体力活儿。”

我点头,连结婚生孩子都得抓空儿,这不是一般的体力工作者。

“法总却不一样,完全在野外生长,日晒雨淋,也欣欣向荣。”

这不就是昆仑山上那棵草,坚强、坚韧、任狂风吹,暴雨打,却顽强地昂头前行。

法务就是业务 只是碰巧懂法律

12年一路走来,法总之路也是荆棘密布,她却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我能乐在其中是因为我对法总这个工作定位的认识,  其实公司对你的期许就是业务人员,你只是碰巧懂法律知识,如果倒过来,你把自己定位为专才,未必做得好,做得开心。”张颖把自己比作销售,“不背指标的销售,这工作多香。”她轻描淡写,我却知道她滤掉了辛苦,麻烦和心酸,永远把阳光灿烂给大家。我坚持让她告诉我当法总多年是否习惯角色转换,是否享受作为“总”的工作状态。

法总就是干杂活儿的

“法总并不高大上,基本就是个‘会儿’,一句话,就是干杂活儿的。”

我不解:“打杂的谈何享受?不委屈?”

“法总就是什么事都要管,公司运营中遇到的所有的事都会落到法总身上,因为无论何事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法律责任。哪怕是某个生产或产品责任,最终的风险都落在法律风险上,哪怕是锅炉坏了,原材料不合格都能七拐八拐地落地在法律责任。一句话,基本任何事,什么时候的票都能随时登上法律的客船,并在这里得到解决或者是满意的答复。”

“好家伙,这不是法律是个筐,什么都能装吗?”张颖听了我的话笑弯了腰:“实话啊,就是什么都能搭上法律的车,而这就是公司法务和法总最现实的生活状态,公司上下左右,360度无死角地转圈转到法务身上。你说它多接地气儿,没有答案的事情是很多的,没有答案是常态,没有答案也不怕,有法务,靠法总。”

  “这干杂活儿的级别够高的。”我打趣。张颖说得很靠谱:“干的是杂活,担的是重任。”

敢拍板 能拍板 会拍板

“法总不是一般打杂的,我是什么都要管,都得管还得管对了。换句话,我就是那拍板的,不但敢拍,能拍,还得会拍的人。侬晓得伐!”

如此“高危”的工种,她说起来无事一般。

“明明很艰难,明明很麻烦,你是如何乐在其中的?”我心疼地望着她。

“谁跟你说不难了?难,真的是不是一般的难,并且责任重大。因为公司很多事不是既定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你要对公司很了解,对公司的业务很了解,还要对行业很了解,当然更要对司法实践很了解。这样,你才能做出一个相对精确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会导致公司在某个策略上的决定。比如,是和解,还是继续纠纷;让步又让倒哪一步;你要用什么策略,选择短平快还是拉锯战……”

张颖说这个拍板的过程很痛苦,很难,很挑战,因为拍板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这件事情的走向。拍板是敢于担责任,而这背后是法总对公司业务的熟悉和超强的专业能力。

休想糊弄我

“所以,谁也别想糊弄我。”霸气侧漏的张颖告诉我这得益于自己甲乙方都做过的经验,知道法务的定位,法总的价值。

“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某消费者在网上买了件大牌衣服,过两天,他接到一个电话说,您在哪儿买了件衣服,您的订单号是多少,您的衣服有问题等。显然,这就是诈骗。然后这个时候他意识是诈骗还好。如果没意识到自己被骗,问题就来了。如果我是那家品牌的法务,我也不知道骗子怎么能拿到他的订单信息也不知道骗子怎么就骗了他,但是消费者就来找我,说我也不认识骗子,但我是在你们店里买的,我找得到你呀。这种案子挺多的,但品牌方的该承担责任吗?承担什么责任?责任有多少?需要对终端消费者承担责任吗?这些显然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如果问律所,律所能给你洋洋洒洒多少页纸,给你分析,最后的答案就是全有可能。”

“那你会怎么处理?”我马上问。

“我不能这样啊。我得有自己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就像我前面说的来自于你对业务的了解、理解以及对司法实践的理解。这就是做法总和在律所做律师的不同。”

“法总的工作在于广度和深度,对公司所有运营的业务的了解是广度,深度的表现并不在于这个文件怎么写,在于知道自己从事的行业的司法实践。如果遇到案子,我们咨询律所,可能他们会举很多案例,但法总更关注自己行业发生的事情,无论过去多久我都有自己的记忆和判断,律所自己的分析方法有普遍性却不见得可以精准地直击我们公司案子的痛点。公司的法总和法务部更多地是给业务部门提建议,甚至详细到风险程度数字化,比如某一项的风险大概有30%左右,而另一项是60%左右,如果我们处理一下,可能会减10到20个百分点。”

张颖说做法务敢于说出这种话,给出这样的建议,才是价值,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

时刻更新 永远学习 业务不疏

业务强,专业精,难怪敢于拍三板,这背后的担当和底气来自时刻更新,不断学习,保持业务不生疏。

张颖把这称为基本功:“基础对于任何法律人都必须坚如磐石,这是我的底气,为了底气十足我每年都会挑几个案子亲自上阵。现在,把我扔到一个项目上去,我撸起袖子就能干。一个法总不是对某一个法条某一个法律更熟悉,你现在问我什么劳动法第几条怎样怎样,我不一定背得出来,但是我绝不允许自己在业务上的生疏,就像一个程序员,你做了manager,你就不会编程了,这不在我认知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张颖认为,作为法总,学习的东西不但要包罗万象,更要与时俱进。“比如,你需要关心国际形势,这不属于法律范畴的问题,但是对于做判断时却是必备的知识。在国际形势微妙之时,你的公司可能就是在雷达上的公司,随时都有可能抓瞎。而当事态平稳的时候,做决定的时候就可以大胆地往前走几步。”

躲过了法总 不等于躲过了危险

虽然不断武装自己,但要说服业务部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家都背着指标,而且团队里的人员素质不同,你给人讲国际形势,人家一句我业绩从哪来?”

多年的法总生涯,让张颖自创了十分接地气儿的劝说话术和“独门绝技”。“我不能要求所有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要说服人家听从我们的意见,减少损失,降低风险,必须通俗易懂,让所有人一听就明白,不能怕俗,怕没文化。”

张颖说自己的“必杀技“就是量化、具象和通俗。经典的就是:“你躲着我没用,我不让你这么做,是为了不让你坐牢。对方一想,坐牢很严重,我还是听话吧。当然也有不听的,那我会谢谢他们不让我知道,这样就减轻了公司层面的责任。”

做律师得心应手,当法总风生水起,对于业务部门躲不过的法总,对于外部律所律师又该如何入得“法眼”呢?让张颖谈谈对于外部律师的“赶脚”,她却说自己有一半的职业生涯是做律师,说话难免偏颇。但一起来可她也毫不客气。

   

各段位律师我都见过

张颖一句:“作为律所,麻烦你卖钱卖得认真点,好伐!”我的一口茶都喷出来了。

张颖绝对拥有发言权,她把律师的段位分为三等:“给我万金油方案的请绕行,洋洋洒洒十几页纸,各种假设,各种disclaimers,各种可能性,哪句挑出来也没错,通篇看完还是懵。 第二段段位的律师是动脑筋的,他们愿意来理解你要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达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涉猎的客户范围比inhouse广,知识体系广并且愿意用在我的case上,因为我可能只对我的行业如何做,但其他行业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对我们会有借鉴意义,这时候,该律所或律师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他们愿意沟通,给我们的建议具有实操性。”

在我看来,这样的律所或律师已经很不错了,张颖却说还有更好的,估计是个位数了,但她遇到过。

“这样的律师对我们公司的架构都有一定了解,甚至可以做到连你都没意识到的问题他们都可以cover到。曾经有一个律师看到我们总部发过来的问题,我自己都不甚了解,那位律师基于对我们业务和公司架构的了解,以及他个人扎实的法律功底,居然能说出问题基于在英国的律师的操作,但在中国根本不适用。”

张颖说这种律师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他能够做到你都想不到的东西。

法总的谈判千奇百怪

有着小姑娘一样清纯的面庞,有着年轻人一样的朝气蓬勃,张颖却总把自己比作中年妇女(这我绝对不同意),说自己很挑剔,虽然对于律师的三段论说得慷慨激昂,她还是认为自己“偏心”。于是话题转到艰难的谈判上,结果又是一段华彩。

因为每年自己都会亲自上阵,张颖说每一场谈判都大开眼界,乱花总欲迷人眼,拨云散雾始看清。

“法总的工作特殊性在于杂,不光是管的事情杂,而且是参与决断的事情也杂,我当过律师,律师是第三方,代表客户谈判,而且客户都是旗鼓相当的。比如,两个世界级品牌的汽车集团谈判,双方律师的应该水平都应该相差无几,起码都能听得懂对方的话,这是文明世界的沟通。但当谈判一方变成了一个国产三线品牌,世界级品牌的律师就会痛苦,因为对方可能跟他不是一个水平,对文件和条款的理解会不一样,但基本常识还是相通的。”

作为法总,张颖说她要参与的谈判往往是业务和业务的谈判,其挑战不只是专业上的,不只是法律条款的谈判,而会经常上升到个人层面,经常会出现骂人的情况。

“对方业务部门的人没有这么大的耐心,或者对方法务没有话语权,只能当吃瓜群众,业务部门的人看不懂你东西的时候就开始骂人。我也会想,我做法总很多年,还要挨骂?这就是对法总心态和应变以及处理问题能力的考验。”

听到这么大腕还要挨骂,我心疼地望着张颖。她面不改色:“还有更狠的,文质彬彬,不骂不急,就是摇头不知,不配合。于是,谈判就从头又开始了。我只能从头说起,掰开了揉碎了讲,比如俩人要结婚了,见过家长,约会了不短时间,我就要求你承诺你是单身这总行吧。对方点头明白了。但立马回过来:你要我们承诺的东西太多了。就比如你明明买的就是二手货,我已经明确告诉你我是二手的电视机,你还要我承诺那么多。我还得解释:我知道你是二手电视机,我没要求你三包,你至少得让我知道零件是否换过,是否修好,功能正常吧。”

我一直笑个不停,却也理解了张颖千锤百炼的隐忍和顽强的意志以及过人的综合素质。

她却说,这都还是好的:“起码这还能谈,能展现你的谈判技巧、能力,还给你穿得漂漂亮亮的机会,有些根本就省略掉了谈判过程,直接就是结果。”

看着张颖云淡风轻,从20岁开始职业生涯就一帆风顺,感觉在她眼里艰难困苦都是浮云,谈起职场新生代是否对她的管理形成挑战。张颖却说领导的风格很重要,团队需要好的带头人。“我的风格就是抓大放小,直来直去,给你信任,给你权利,你可以跟我没大没小,但我的眼里也是不揉沙子的。所以我的团队成员都知道我的工作方式。我也没觉得这让我很纠结。”
    

90后的团队不难带

她的一句 “我并没有觉得90后甚至更年轻的团队很难带。”让我的眼睛一亮。都说90后的心思不好猜。张颖是如何读心的呢?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要从太个人化的角度看事情就好了。还有不要贴标签。比如说,80后上有老下有小,只要工作稳定他们就不会离职;90后就要让他们开心,要不人家就走了。”

张颖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如果一个年轻人进来,对这份工作的内容和性质都不认同,那他们可能就不适合在自己的团队。

“如果一个90后进来,认为这个团队是做事情的,同时,他觉得这个团队的文化上是有一些他喜欢的东西,或者他觉得在这里大家是很平等,没有标签,有成长空间,有一个coaching的过程,多数时候我就不会觉得他们有太大的问题。”

张颖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说90后有很多优点:“比如,他们很creative thinking,他有的时候会Challenge一些你现在的做法:为什么要这样,我不可以那样吗?如果你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没有到听不懂的地步,如果你高数都能学得好,我跟你讲这些道理你不懂,那就是不愿意啊。”

但当新人很creative,但在公司不适合这么做的时候,张颖也会直接告诉原因。“只要是合理而平等的对待,让他知道公司和你所在的team是有规矩的。”

张颖“得意”地说自己在带队中还没有遇到过太大困难。在她看来,问题出在那些相对各自为政的团队,一个老板只带了三五个人,每个人都是很独立的,也不怎么沟通,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时一个小朋友加入,有想法又无法实现时可能会觉得很委屈,很不适应。”

什么样的人带出什么样的队伍

张颖把个人魅力当做带队法宝。“你team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leader的风格。

因为leader不一样的风格,它体现出来的 team整体的风格就是不一样的,你个人的风格,包括你个人的一些处事的方式,对你的team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因为风格上的抓大放小:她管理团队的理念是透明、直接:“我给你权利和信任,但我看到你做的不对不好的,我也是直接讲的。即使是资深的总监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也直接说。所以你会看到我团队的小朋友有时候跟我很没大没小的,但是他们也知道老板是很凶的。”

张颖说因为她的team是一个比较透明的存在,因此,大家首先要专业,还要有话直说,更得懂得团队合作,不会是各自为政。“因为作为leader,是要创造很多机会或者一种氛围给你的队员,来实现你对team的期许或者要求。团队的风和和文化是要我自己去创造的。”说起来容易,其实她也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好大力气才改变原来松散的团队面貌,形成凝聚力强和讲究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

看着她仰着头的享受样,“嘚瑟。”我佯装不屑:“看看你这20年的职业生涯全部是无缝衔接,几乎都没捞着休息,你不累吗?”张颖听出了我的心疼:“没觉得。作为法总必须tough,还要charming,严禁complicated。与其说是享受不如说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